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青年作家作品集《文学里的吉场》一书问世。该书以小吉场镇为单位、汇集了当地二十余位青年作家的纯文学作品,是该镇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共同吹响的一次文学“集结号”。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这二十余位青年作家,是一个创作热情高涨的文艺创作团队,团队成员中,除个别目前还是高中生外,都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多人还是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近年来,黔西北青年作家群异军突起,作为作家群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二十余人在工作、学习的地方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同样的志趣——对文学深爱有加,其中付业兴、吕敬美、王纯亮、史开胜、罗运超、罗运欢、雷开旭、雷越、吕亚超、苏刚、汪建华、赵大志、高鹏、宋自成、罗毅、毛蓓、王庆新、余林东等年轻人的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文学作品频频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飞天》《山花》《诗选刊》《贵州日报》等发表,形成了“吉场现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该书主编彭澎在《吉场里的文学》一书的序言里如此写道:“文学是一个清贫的行当,寂寞的事业。要真正铸就地方文学精神,找准自我的价值空间,夯实地方文学理念,筑建地方文化谱系,说来,并非简单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与守候,薪火相传,连同全身心的投入,自身夯实了,更需要的是外界的支撑与扶持,内里与外力,齐心协力,这于文学的发展进程,无疑是一个上好的助推。”目前,这批年轻人在搞好自身工作和学习的同时,更是不忘“传帮带”,在文学创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