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关注 查看内容

【十年跋涉收藏百岁老兵红色记忆】他是黔南记者文隽永!

2021-5-27 16:47| 发布者: 魏荣钊| 查看: 52363| 评论: 0|原作者: 田高|来自: 黔南日报社融媒体采访中心

摘要: 有些记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有些历尽艰辛收藏红色记忆的人,在建党百年的今天看来是多么可贵。他自费辗转全国各地及境外,行程3万公里,寻访到400多名散居民间的最后幸存老兵,用手中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他们的红色记 ...

有些记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有些历尽艰辛收藏红色记忆的人,在建党百年的今天看来是多么可贵。

他自费辗转全国各地及境外,行程3万公里,寻访到400多名散居民间的最后幸存老兵,用手中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他们的红色记忆,讲述他们的红色故事。

专访缘于一次都匀街头的遇见,他刚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元帅故里湖南桑植县洪家关及刘家坪回来,看上去一脸倦色。他说,这次五一假期,独走红军长征湘黔路,收获满满,记满两个采访本。其中有一位百岁老红军,在他采访结束数日就告别了人世……

文隽永独走长征路,于2021年5月4日抵达贺龙元帅故里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这个长期致力于挖掘传承与宣传弘扬红色经典记忆的人叫文隽永,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专题部主任,一个把红色情怀看得如同吃饭一样重要的基层党媒记者。

 

收藏红色记忆

 

作为一名西部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文隽永既没有当过兵、扛过枪,又不是出身于“光荣之家”,也不是组织安排的“政治任务”。那么,为什么对这群“特殊收藏红色记忆老兵”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文隽永感慨地说,缘于16年前一次特殊的策划采访活动,改变了自己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所赋予的责任和担当。

200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文隽永在偶然采访到黔南州林业局80多岁退休职工、重庆籍原中国驻印远征军老兵梁正品撰写《远征军回忆录自传》,都匀籍彝族作家黎明轩创作出版《中国远征军——半岛往事》,才了解到中国远征军赴滇印缅鲜为人知的抗战史。

2011年4月,文隽永独立策划以“独走黔滇缅抗战路(史迪威公路)”为主题的公益采访宣传活动,实地采访滞留在滇西及缅甸最后1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老兵。他受到深深地震撼:没想到70多年前,在滇西及印缅境内发生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悲壮抗战史,无数黔籍热血男儿血染疆场、魂归异域,有的英烈名字都没有来得及留下,有的英烈亲人至今都不知道他们牺牲在何处。

文隽永采访长顺县100岁远征军老兵金光忠(2020年10月11日摄)

心灵受到极度震撼和洗礼的文隽永,从此对自己宣传报道思路有了极大转变,他决定选择以寻找最后幸存老兵为切入点,以宣传弘扬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为“主攻方向”。

文隽永说,在我20多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感到欣慰的是至今抢救性地采访到了410多名最后幸存特殊老兵。说是“特殊”,是因为这些老兵全部是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的幸存者,战争胜利后,他们深藏功名,依然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民间,从不炫耀,从不索取。

文隽永也成为黔南乃至贵州自费采访“特殊老兵”人数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新闻记者。

 

温暖最后老兵

 

文隽永对老兵的情怀,绝不是一次性采访了事,而是把他们视为亲人。

他和全国最后一位毛南族原中国驻印远征军抗日老兵石克义交往8年之久,石老临终前专门电话文隽永,希望去看望他最后一眼。于是,文隽永带着妻儿一起赶到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看望石老,老人动情地说,“感谢你这么多年的关心,使我深藏心底几十年的抗战经历才得以世人知晓。希望我走后,你给我写个抗战经历讣告,我在天堂也瞑目。”2020年6月14日,石克义寿终正寝,享年98岁,走完他坎坷而传奇的人生。文隽永连夜赶到,送老兵最后一程。

2015年11月,文隽永积极参加有关机构发起“请和我一起迎接英烈回家”公益宣传采访活动,与全国志愿者一起,远赴缅甸密支那伊洛瓦底江畔,接70年前阵亡在缅甸抗日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归国。

2016年2月,文隽永积极参与举办中国远征军新编三十八师(原财政部都匀税警总团改编)从都匀出征印缅抗日战场74周年座谈会,邀请湘黔部分抗战老兵参观都匀抗战遗址,聆听老兵讲述烽火岁月。

2014年和2017年国庆假日,文隽永两次前往中缅边境高黎贡山、片马口岸及驼峰航线纪念馆、怒江大峡谷、福贡碧罗雪山,追寻考察入缅抗日中国远征军归国线路。  

2016年1月至今,文隽永独自策划的“一个人的长征”公益采访活动,辗转赣、粤、湘、桂、黔、渝、滇、川等红军长征路线,采访到20多名最后健在红军战士。他还陪同毛泽东嫡孙毛新宇少将及其家人重走长征路福泉至瓮安段。

2018年3月14日至15日, 为纪念中国远征军新38师(原财政部都匀税警总团)从黔南出征赴缅甸抗日76周年及“黔南事变”74周年,文隽永和黔南州政协原主席胡品荣等策划,举办抗战历史文化研讨交流会,邀请湘黔粤及海外等抗日将士后裔汇聚都匀,弘扬传播抗战精神。

2018年12月,文隽永参加“重返野人山——中国远征军撤退线路田野考察活动”,拍照2000多张,记录上万字笔记(日记),成为76年来贵州第一个完成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抗日作战撤退路线田野考察新闻记者,弥补了黔南乃至贵州抗战博物馆没有关于黔籍远征军76年前在印缅抗日战场遗留实物史料照片的历史空白。

文隽永还积极向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广东梅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等民间公益慈善机构申请,使部分抗战老兵每月获得300至500元不等的“老兵致敬金”;他协助有关部门推荐申请,部分老兵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年”纪念章。

 

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新闻记者,他不仅记录、收藏,还宣讲、传承。

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文隽永利用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机会,连续4次举办了《重走抗战路》《一个人的长征》《寻找最后老兵》《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的主题影展。

文隽永举办《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主题摄影展(2019年9月)

2021年以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文隽永成为“义务红色宣讲员”,先后应邀为黔南州纪委监委、黔南州委党校、黔南州烟草公司、都匀市政协等10多家单位的党员干部及学员,讲述百年党史中的黔南红色经典。日前,其红色主题影展还走进都匀一中,让红色基因在莘莘学子中薪火相传。

10多年来,文隽永以一个新闻记者、志愿者、政协委员等身份,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自费辗转全国10多个省(区、市)及缅甸等抗战及长征之地,寻找并抢救性地采访到散居民间的410多名幸存老红军战士、抗日老兵、解放军战士、抗美援朝老兵等,其中年纪最大113岁,最小年纪90岁,年纪100岁以上的老兵人数达100多名。每次采访,他都要为每位老兵做好手印、签名、回忆录、照片等“老兵信息档案”。

文隽永采访荔波县100岁抗战老兵刘鹏飞(2020年11月10日摄)

文隽永先后在全国30多家知名报刊、网络等媒体发表关于抗战文化、红色文化题材文章。其中《一张全家福两个抗日老兵》《一家四代农民守护红军标语八十年》等多件作品荣获省州新闻奖。他和志愿军老兵合著《援朝烽火---志愿军老兵亲历朝鲜战场》书籍公开出版,还积极还参与有关部门编撰《黔南抗战纪实》《老红军肖德昌》《戎马生涯》《都匀抗战纪事》《致敬老兵》《都匀解放初期纪事》等书籍和画册。

目前,他正在编著《永不忘却的红色记忆——百名百岁老兵见证百年党史》书籍及画册,旨在通过不同渠道向世人广泛宣传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历史故事,纪念党的百年华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美哉,松杉
  • 山高镇不远(随笔)
  • 建党百年贵州文学研讨座谈会在修文县举
  • 血花(短篇小说)
  • “新世纪西部作家论坛:王华、肖江虹作

图文热点

返回顶部